Jacbo

Jacbo

如何搞定 All-in-one?

我喜歡嘗試各種筆記工具,從早期的印象筆記和有道雲筆記,到後來的石墨文檔,再到 Notion、Obsidian、Logseq、Agenda、Craft、Lattics,以及語雀和飛書文檔,可以說主流的筆記工具,都體驗了一把。

痴迷於體驗它們,是因為我試圖找到一個全能筆記工具,來實現所謂的 All-in-one,但最後沒有一個能堅持。

也就不得不開始反思,追求 All-in-one 的目的是什麼?

答案是,讓所有信息都聚集在一處,更少地切換應用,更快地定位到到筆記內容。

但是在 AI 出現後,這個答案升級成了,把所有信息聚集在一處,成為一個私人數據庫,讓 AI 更懂我,為我提供更加私人的解決方案。

不管是升級前的答案,還是升級後的答案,要實現 All-in-one,享受到 All-in-one 帶來好處的前提都是,有足夠多的個人信息數據,或者說有足夠多的筆記。

問題是,一個不那麼愛記錄,不那麼愛寫筆記的人,怎麼才能有足夠多的筆記?

和所有習慣養成原理一樣,記筆記要持續,需要一個舒適的環境,而這個環境,就是筆記工具所創造的。

但是每個筆記工具背後的理念不一致,它所創造的環境也就不一樣,以及我們每個人對環境的偏好也不一致,所以就會出現別人強力推薦,但我們用起來並不順手的問題。

工具服務於目的。如果我們把用筆記工具的目的,定義為:記更多的筆記,從而建造起一個 All-in-one 的個人數據庫,再讓 AI 以我們的個人數據庫為基礎,為我們提供私人的解決方案。

那麼,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要記更多的筆記。這兩年 flomo 備受熱捧,原因就是它只專注如何讓我們記得更快、更多。flomo 當然也成為了我記筆記最多的工具,是我的靈感和素材收集庫,三年過去,已經有了 1000 多條記錄。

不過要讓這些記錄發揮更大的價值,變成自己的見解,還需要整理、組織、重構,變成一篇篇文章,flomo 显然不再适合这个步骤,需要另找一个让我们把文章写得流畅的工具,它就像编辑器一样,要符合个人的审美、个人的习惯。以我为例,我希望我的编辑器

  • 可以 Markdown
  • 可以自定义字体
  • 可以块状拖拽
  • 可以有暗黑模式
  • 应用内可以分栏写作
  • 启动速度快
  • ……

Notion、语雀、Agenda 等一众 App 都做不到,现在我在用 Lattics。你也会有你的偏好,用你的偏好需求,来决定选择哪个工具作为你的编辑器。

解决了怎么记更多的问题,第二步就是做要 All-in-on 的工作,把所做的记录、写下的文章,都汇总到一个地方去,做成一个数据库,提供给 AI。

因为是汇集,它更多是执行操作,而不是思考创作,所以承担数据库功能的笔记工具,更在意的是它是否支持大体量数据,是否支持 AI 分析,而不是书写的体验。

Notion 可能是目前市面上最适合的工具,它在笔记工具届的地位至上,让许多信息工具,如 Readwise、Podwise 都提供了把数据一键导出到 Notion 的选择,甚至 flomo 在很早之前也支持了将 memo 同步到 Notion 的功能。

以及,由于 Notion 背后的资金充裕,团队实力强大,其 AI 的进展也比其他笔记工具更快,更适合用来做个人的数据库。

如此,把 All-in-one,拆分成了三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可以在市面上选择你最顺手的工具来完成,最终汇总到一起,享受到 All-in-one 的好处。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经验与偏好,如果你本身面对记录、面对写作就不犯怵,用任何工具都能写得快、写得多、写得好,又或者没有 All-in-one 的执念,那就不必像我这么折腾。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